《金榜题名之后》:两种学习模式,造就不同人生

来源: 北京日报2023-08-26 09:54:31
  

北京晚报 | 记者 李峥嵘

有什么能力是高考分数反映不出来的?

两种学习模式造就不同人生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假期将尽,学生开始为新学期作准备。尤其是九月即将入学的大学生,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。家长们也忍不住松一口气——可算是熬过最难的高三了。但是,在美好的期待中也难免有些忐忑。长久以来,大家都有个困惑:“进入同一所大学同一专业的同学,刚入校的成绩都差不多,为什么在接下来的学习、进一步深造乃至求职中产生巨大的差异?到底有什么能力是高考分数所反映不出来的?”

同样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后,有的游刃有余、方向明确,有的迷茫失落、不知向何而去。《金榜题名之后——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》指出,这两种学生其实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,一类是目标掌控模式,一类是直觉依赖模式。

大学生的职业发展,往往在大二的暑假开始分化,目标越明确的学生越早做准备,在了解大学的学习内容、课程选择的规则、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和非制度性的规则后,有意识树立生涯目标,知道如何通过管理自身的行动来促进目标,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,让大学的经历和成果可以转化为下一步生涯目标的资本。比如,计划出国读研就要努力提高成绩和学术经历,弱化跟这些无关的时间投入。

而那些直觉依赖模型的学生,靠旧的习惯和直觉来组织大学生活,甚至因为所在城市和学习场所的剧烈转变,引发文化震荡,搞不清自己是谁、要成为谁?比如,有的学生只是粗略知道大学需要好好学习,但是并不清楚提高成绩是为了什么。

再例如,同样是去求职,目标掌控型的人会积极掌握信息、参加对口实习,减少学校社团的投入,学习成绩保留在一定的水准就可以了。但是,直觉依赖型的学生出于中学的学习习惯,还是只顾课内学习、没有意识到要为求职提前做其他的准备。

其实,大学学习模式的差别是有规律可循的,早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埋下了种子,作为家长,我们能在中小学阶段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呢?

首先,在基础教育阶段帮助提供孩子扩大视野,让他们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。而不是局限于考出好的分数、除了课内学习不用做别的事情。孩子越多接触真实的世界、越多去体验真实的生活,越能适应陌生的大学环境。中学阶段生活过于简单的孩子,进入大学之后,会发现身边每一个人都是那么优秀,加上分数不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,很可能自信心瓦解,产生自我怀疑、自我厌弃。

第二,鼓励孩子独立思考、培养批判精神和全面发展相结合的能力——这些比背诵能力要重要得多。中国幅员辽阔,发展不均衡。发达地区,学生在学校里就能获得优质教育资源,有多种发展课程供选修,还有现代化的创新实验室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。那么,非发达地区,或者发达地区的非重点学校的孩子就没有机会吗?非也。我们即使没有优渥的外在条件,也依然可以在家庭中为孩子创造机会。比如给他们更多的闲暇时间、允许他们反思自己的人生、发展自主性、积极向有条件的人去求助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。有一些活动是不受经济条件所限制的,比如图书馆、博物馆、公益展览、志愿活动、网络免费讲座,都可以鼓励孩子充分利用,来帮助自己培养广泛的兴趣。

第三,改变传统认知,目光放长远,对孩子当前的成绩不要太过焦虑,没有必要对考试分数抱有执念。家长要认识到,考试成绩好只是优秀的基本条件,丰富的爱好、自主的能力、有趣的个性、合作的精神、灵活的思维才是未来职业生涯的加分项。

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过程中,父母不必插手太多具体的事情、不要催促学生的学习,只在紧要的关头为孩子提供信息和资源,支持孩子作出明智的决定,也就是说不强调“埋头苦学”而是要强调“放眼巧学”。鼓励孩子发展自我控制的能力,同时父母也要尽可能为他们保驾护航。

我们不能不承认,一个人未来能走多远,确实受到家庭所处的阶层的思维习惯、视野和见识的影响。但是,我们不应该把孩子的一切问题都归咎于家庭,尤其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,更应该积极探索自己的道路。科学研究也告诉我们,学习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学习本身就是成长的过程,通过校园学习、自我探索,也能够完成从直觉依赖到目标掌控的转化。

十几岁进入大学,只是人生的起步,建立正面、积极的思维方式、找到价值感,才能走得更加长远。比如,上了自己没什么兴趣的专业,有正面思维的人不会沉迷于自怨自艾,更不会责怪父母没有见识,而是看到其中有利的部分,在学习中既重视成绩又不盲目盯着成绩,在个人特点和学校制度之间探索最好的结合点,更好地规划人生。

勇敢撕掉自己身上的负面标签,抛弃自我厌弃和自卑,认识到自己的经历会赋予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优势。比如说家境贫寒是劣势、父母没有文化也无法改变,但是可以培养自立自强、顽强不屈的精神,未来有可能成为沟通弱势社区和社会精英之间的“大使”。比如一些毕业于名校的农村学生,成为选调生投身于公共服务,不仅是出于自身的职业考虑,也是服务基层、回馈乡土的精神追求。

信念对于我们塑造出路是不一样的,整个社会环境当然需要更加公平,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改变自己的信念,不断优化自己的学习模式。

优秀并不只有一个维度,人生也不是只有一条道路。遇到挫折时,不聚焦于自己的缺失,而是看到其他的可能性。要相信,在危机里依然隐藏着机会。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sdnew003

相关新闻

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 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商业周刊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
2 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文责自负。

3 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4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